instant run的目标:尽可能多的剔除不必要的步骤,然后提升必要步骤的速度。
在实践中,这意味着:
- 只对代码改变部分做构建和部署
- 不重新安装应用
- 不重启应用
- 不重启activity
场景:适用于多数的简单改变(包括一些方法实现的修改,或者变量值修改)
温拔插:activity需要被重启才能看到所需更改。
场景:典型的情况是代码修改涉及到了资源文件,即resources。
冷拔插:app需要被重启(但是仍然不需要重新安装)
场景:任何涉及结构性变化的,比如:修改了继承规则、修改了方法签名等
2.3 Instant Run运行原理
在有Instant Run的环境下:一个新的App Server类会被注入到App中,与Bytecode instrumentation协同监控代码的变化。
同时会有一个新的Application类,它注入了一个自定义类加载器(Class Loader),同时该Application类会启动我们所需的新注入的App Server。于是,Manifest会被修改来确保我们的应用能使用这个新的Application类。(这里不必担心自己继承定义了Application类,Instant Run添加的这个新Application类会代理我们自定义的Application类)
至此,Instant Run已经可以跑起来了,在我们使用的时候,它会通过决策,合理运用冷温热拔插来协助我们大量地缩短构建程序的时间。
在Instant Run运行之前,Android Studio会检查是否能连接到App Server中。并且确保这个App Server是Android Studio所需要的。这同样能确保该应用正处在前台,因为目前是不支持多台设备多程序同时执行。
2.5 热拔插
因为原来版本的类都装载在运行中的程序了,Gradle已经Transfrom了“Update”版本(Gradle修改class的原理,请戳Transfrom-API),以便它们有效地覆盖那些预先存在的类。然后,App Server使用自定义类加载器加载这些已转换的更新类。看看下面原理图:
目前来说,任何资源文件的修改都会导致重新打包再发送到APP。但是,google的开发团队正在致力于开发一个增量包,这个增量包只会包装修改过的资源文件并能部署到当前APP上。
注意:温拔插涉及到的资源文件修改,在manifest上是无效的(这里的无效是指不会启动Instant Run),因为,manifest的值是在APK安装的时候被读取,所以想要manifest下资源的修改生效,还需要触发一个完整的应用构建和部署。总结起来:如果你修改了manifest相关的资源文件,还是需要面临和以前一样的龟速构建。
应用部署的时候,会把工程拆分成十个部分,每部分都拥有自己的.dex文件,然后所有的类会根据包名被分配给相应的.dex文件。当冷拔插开启时,修改过的类所对应的.dex文件,会重组生成新的.dex文件,然后再部署到设备上。
之所以能这么做,是依赖于Android的ART模式,它能允许加载多个.dex文件。ART模式在android4.4(API-19)中加入,但是Dalvik依然是首选,到了android5.0(API-21),ART模式才成为系统默认首选,所以Instant Run只能运行在API-21及其以上版本,至于低版本的话,会重新构建整个应用(下文会提及低版本解决思路)
Instant Run是被Android Studio控制的。所以我们只能通过IDE来启动它,如果通过设备来启动应用,Instant Run会出现异常情况。
更多的技巧,请点这里,然而多数是没什么用,不需要记住的。
- 如果应用的minSdkVersion小于21,可能多数的Instant Run功能会挂掉,这里提供一个解决方法,通过product flavor建立一个minSdkVersion大于21的新分支,用来debug。
- Instant Run目前只能在主进程里运行,如果应用是多进程的,类似微信,把webView抽出来单独一个进程,那热、温拔插会被降级为冷拔插。
- 在Windows下,Windows Defender Real-Time Protection可能会导致Instant Run挂掉,可用通过添加白名单列表解决,具体操作自行Google
- 暂时不支持Jack compiler,Instrumentation Tests,或者同时部署到多台设备。
- 设置:Instant Run是默认开启的。设置路径:Preferences -> Build,Execution,Deployment -> Instant Run
- 使用:和往常一模一样,只是你会发觉速度飙升,变快了。